
betway88西汉姆网页本学期开设的新课程《新型戏剧编剧理论与实践》,在结束了前期的理论阶段的学习后,进入到课程实践环节。学生们分不同的小组将课堂上学习的新型戏剧创作方法带到实践项目中,践行产教融合、学以致用。
5月18日,本课程的文旅戏剧小分队在周南老师的带领下,前往苏州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实践教学活动,从多元视角深入探索文旅戏剧的发展潜力。此次实践课程精心设计了三个环节。
首先聚焦苏州传统文化瑰宝的考察学习。小分队首站探访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耦园,这座江南古典园林代表作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周南老师别出心裁地以耦园住佳偶,城曲筑诗城为切入点,结合自身丰富的文旅项目实践经验,引领学生们进行了一场沉浸式游园体验。学生们在漫步中领略了古典园林“移步换景”的精妙设计和“城市山林”的隐逸之美,并从中探索园林空间与戏剧叙事、文旅路线设计的创新融合可能。
作为苏州文化的两大“金名片”,昆曲和评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中备受瞩目,游客欣赏这些传统艺术的热情日益高涨,相关演艺产品应运而生。然而,在众多产品中,真正能够兼具艺术品质与市场吸引力的精品并不多见。小分队参观昆曲博物馆和评弹博物馆期间,文创部主任王锦源老师为学生们详细介绍了“剧透——来自1986年的剧本”主题展、戏曲数字馆以及百花书局在文旅融合与文创开发方面的创新实践。这些案例生动展示了传统艺术领域对文旅融合与戏剧赋能的迫切需求与广阔前景。

实践教学的第二环节是演出观摩。小分队来到拥有百年历史的苏州开明大戏院,欣赏了创新力作——沉浸式吴歌音乐剧《新唐伯虎点秋香》。该剧巧妙改编自经典弹词《三笑》,以文旅观众为主要受众,在音乐设计上选取国家级非遗“吴歌”为基底,同时创新性地融入沉浸式戏剧和环境音乐剧的现代表演形式,呈现了一次经典IP的当代艺术重构。尽管面临戏曲念白和吴语方言的理解挑战,同学们依然全情投入观演过程,不仅关注舞台表演,还有意识地观察分析观众构成及其反应,并积极参与多个互动环节。这次观摩让同学们直观了解了苏州地区以传统文化传播为定位的文旅戏剧创作现状,并引发他们对如何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与当代年轻受众审美需求相结合的深入思考。

在第三环节的交流学习中,小分队与“闲情耦寄”文旅项目制作人周立言及苏州亚太文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马骥展开了深度对话。马骥老师以其成功打造的“平江路·金谷里”和“歇马桥·金谷里”等多个文旅IP微综合体为案例,从商业视角分享了文旅戏剧策划创作中需考量的市场需求、内容定位和可行发展路径,强调优质文旅产品应能体现并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周立言老师则从市场与戏剧创作的关系出发,指出文旅戏剧创作应在保持艺术性的同时兼顾商业价值,并强调应彰显地方特色,实现戏剧戏曲艺术的在地化呈现。
<END>
文:曹嘉怡、高泺扬
审核: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