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7日至29日,《生活素材与剧作构思》课程的学生以及部分编剧学博士生、硕士生,在BetWay88官网学术委员会主任陆军教授带领下,前往BetWay88官网编剧学浙江余姚教学基地开展社会考察与教学活动。参与此次活动的老师有:BetWay88官网教授沈炜元,BetWay88官网教授、博士生导师姚扣根,BetWay88官网教授、博士生导师、betway88西汉姆网页副主任徐煜,BetWay88官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betway88西汉姆网页副主任李世涛,以及BetWay88官网编剧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浩波、《编剧学刊》编辑部主任顾飞、betway88西汉姆网页研究生工作教学秘书李玲玉老师等。三天的研学活动,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月27日下午,师生们到达浙江余姚,经过简单的休整,晚上在宾馆会议室内举行了近四个小时的2021级编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毕业作品开题会。与此同时,《生活素材与剧作构思》课程的同学进行课程交流,讨论大学生活四部曲《大学,大学!》剧本的创作情况,师生们以真实大学生活经历为创作素材,结合编剧专业理论,共同就《大学,大学!》剧本初稿进行交流研讨。
第二天一早,编剧学师生参观了余姚河姆渡遗址。河姆渡遗址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上下叠压着四个文化层,其中出土了陶片、陶器、骨器、石器以及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构建筑遗迹等大量珍贵文物。大家一同走进中华文明的遗存中,体会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的历史源头,观摩文物实物,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感受时代脉搏,积累生活素材。
参观完河姆渡遗址后,一行人来到王阳明故居。著名思想家王阳明诞生于故居内的瑞云楼,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代。故居内布置了《王阳明史迹陈列》展,包含王阳明生平所至的各地遗迹图片、创作的诗文名篇及部分实物资料,并且系统介绍了王阳明一生的伟大成就。通过对王阳明故居的参观,从宏观历史与真实遗迹两方面系统了解到思想家王阳明的一生经历。在参观过程中老师提醒大家,剧本创作要从人物出发,要从独特的视角塑造人物,要了解人物的时代背景,揣摩人物的心理动机,注意人物的各种细节。大家走进王阳明故居,体会王阳明曲折的一生,感受故居中展示的王阳明生活经历所给人的震撼与冲击,深受教益。
随后又参观了余姚历史名人馆。余姚人杰地灵,历代名人层出不穷,展馆内共陈列了一百多位古今余姚名人的简介与故事,从远古时代的舜帝到我们所熟悉的上戏人余秋雨、朱瑞钧等。通过百余位余姚历史名人可以了解余姚历史,感受余姚精神。历史名人馆的参观丰富了同学们的人生体验,为今后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故事素材。
晚上在宾馆会议室内举行了2021级编剧学博士学位论文线上线下开题会。程华平、伏涤修、苏忱、姚扣根、沈炜元等教授在朱恒夫教授主持下,对高媛、卢乙莹两位博士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了精到详尽的指导。同时编剧学师生继续讨论交流《大学,大学!》的剧本创作,同学们结合当天的所见所闻,对剧本初稿进行梳理,添加生活细节,完善故事内容。此外,同学们还积极交流参观完河姆渡遗址、王阳明故居、余姚历史名人馆三个地方后的感受,分享在参观过程中所积累的生活素材与生活细节。
《生活素材与剧作构思》是陆军教授创立的“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系列课程之一,旨在引导学生重视生活素材积累,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创作材料,强化剧作意识,强化戏剧文学的社会担当。按照陆军教授的教学设计,此次课程要完成一部近十万字的系列短剧《内疚》和四部反映艺术院校大学生活的大型话剧《大学,大学!》,以此全方位展现艺术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学习与生活状态以及独特的人生感悟。
陆军教授长期致力于编剧学学科建设、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创建九个编剧学教学基地、创建“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系列课程,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个性的教学方法,曾两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两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此次带领师生开展社会考察活动,让学生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与老师的交流中、与同学的碰撞中撞出思想的火花、艺术的灵光以及为人处世的正能量,这正是其教学理念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时三天的社会实践研学活动圆满结束,同学们受益匪浅。相信《生活素材与剧作构思》课程为同学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次游学体验,在此过程中每一位老师的身传言教,必将有助于同学们在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更多地关注诗与远方。
文:史欣冉 图:郭 倩
排版:孙启